我們在保安服務活動中,要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增強敵情意識,隨時做好應急準備。作為保安隊員,在執行勤務任務時,要有危險感和職業敏感性,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牢固樹立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意識。
一是在執行勤務活動前,要注意觀察、了解執勤現場情況,對各種危險進行分析并作出判斷,一旦出現突發狀況,能夠臨危不亂,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快速應對,利用優勢,主動采取措施,控制現場,確保安全。
二是根據執勤現場危險分析和研判,做好各種應急準備。準備得越充分,傷害離我們就越遠。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在勤務活動中,要在思想上重視,制訂方案時細致,配備防護裝備齊全。盡量將危險和困難想得多一點、措施和方法想得細一點、制度和標準訂得嚴一點。我們就能遠離危險,在執勤時少受甚至不受傷害。

2009年的夏天,一家化工企業的施工現場金屬材料頻頻丟失。由于這家企業遠離市區,周邊雜草叢生,且一面臨江,安全防范難度很多,企業安排職工進行了多次伏擊,并加強巡邏,但收效不大,失竊還在發生。在企業領導一籌莫展的時候,想到了市保安公司,企業領導決定聘請專業安保隊伍,加強防范。
保安隊進駐后,抽調精干保安隊員,分成兩班人馬,內外不間斷巡邏,廠內常備十多人的處突隊員,隨時準備對盜竊人員進行圍捕。但是,十多天過去了,廠內經常失竊的幾個區域均平安無事。覺得已經天下太平的廠領導決定撤出應急處置保安力量,保持白班一名、夜班兩名隊員的常規執勤保安。就在大量保安隊員撤出的第二天夜間,負責巡邏的保安隊員,在巡邏至圍墻外一處隱蔽的小樹林邊上時,發現了一輛三輪車,周邊荒無人煙,凌晨兩點多鐘發現一輛三輪車,巡邏隊員馬上意識到蹊蹺!立即前往查看,躲在暗處望風的盜竊分子,手拿鋼管竄出,要求保安隊員不要管閑事,立即離開。巡邏隊員面對犯罪嫌疑人,沒有退縮,迎上去意欲抓捕。但是,正在盜竊的另外四名嫌疑人聽到動靜立即前往解救同伙,用鋼管狠狠的砸向巡邏保安,直到保安昏迷后逃跑。
等到備勤保安隊員聞訊趕到時,盜竊嫌疑人已經逃離,大家立即將倒在血泊中的保安隊員送醫治療。

這樣的案例,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保安隊員的勇敢我們不懷疑。但是,我們的目的是既能夠制止犯罪,又能使自己不受到傷害。這就需要我們在勤務活動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增強風險意識,切勿麻痹輕敵或盲目行動,在與犯罪分子短兵相接時,要斗智斗勇,善于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巡邏中,發現異常情況,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不要貿然行事,可選擇暗中觀察,及時與備勤隊員和領導匯報,請求增援,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能采取行動。
另外一起案例,也給我們一點有益的啟示。
2003年冬季,值班室紅外報警突然報警,顯示辦公樓二樓有警情。由于經常會有小動物或者大風等影響的誤報,所以,值班隊員也沒有太在意,只是履行程序式的拿著手電,一名隊員前往報警處查看。打開樓道門,并將過道的燈打開,保安隊員從一樓巡邏至二樓時,發現總經理室的門虛掩著,保安隊員忽然有種不詳的預感,但是此時已經進退兩難,退出去肯定等于放跑嫌疑人,不退出去又很危險。思考只在一瞬間,保安隊員還是推開了虛掩的門,打開燈時,發現了室內的陌生男子,面對身高180cm 的嫌疑人,身高不到170cm的保安隊員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假裝驚訝的問他找誰的?嫌疑人竟然信以為真的以為這個保安很傻,沒看出來他的小偷身份,和他攀談了起來,他騙保安說是走錯了,想出去。保安隊員說,我帶你出去,然后兩人一前一后的朝傳達室走去.....
結局當然是,一進傳達室的門,巡邏隊員就和傳達室另一名隊員將他控制住,并報警。
這起案例,看似荒誕,但卻是真人真事,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臨危不亂,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保安隊員絕對可以稱得上影帝級的人物。在面對不利的情況下,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疾言厲色的激怒犯罪嫌疑人,而是很好的利用“騙”的技巧,請君入甕。所以面對危險,保安人員必須鎮靜,對形勢作出適當的反應。如果該保安員急于與他作戰,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阻止犯罪,他在實力上幾乎無法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