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龍保安主營:會場特保、商場保安服務、停車場管理外包、臨時保安等服務!
全國咨詢熱線:0571-87075565
NEWS CENTER
前段時間和兄弟單位的幾位同行聊天,說到手機給保安行業(yè)帶來的影響,一個同事半開玩笑地說,“以前我們崗位紀律的第一條是,嚴禁當班期間讀書看報,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基本上杜絕了這一現象。”
01
6月14日中午14:20分左右,深圳市寶安區(qū)保安公司松崗分公司新橋中心公園分隊班長陳秋平、隊員鄭蘊初在公園巡邏時,發(fā)現路邊有一行人暈倒在地,當時情況嚴重,陳秋平立即拔打110和120,120趕到后,一起協(xié)助醫(yī)生將暈倒行人抬到救護車上送到醫(yī)院救治。
在這起突發(fā)事件中,我們看到手機的作用,首先它被用來打電話報警;其次它被用來記錄事件,讓事后的復盤更加直觀;第三,這個故事被寫進該分隊的月度工作總結里,這個總結是用手機在“美篇”APP上做的,然后通過微信工作群得到了傳播,而最終的閱讀,正是通過一部部手機完成。
手機不僅是通訊工具,也是攝像機,還成了文檔編輯工具,最后,它又是連接一個團隊最基層成員的終端。
可以說,它已經深深嵌入到我們這個行業(yè)中,無論是行業(yè)內部,還是行業(yè)內外,都離不開它的身影。
02
但手機又是一柄雙刃劍,它在方便我們的同時,也在傷害我們的工作。
前兩天遇到一位應聘者,在談到工作細節(jié)時,他問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問題,“你們這里上班可以玩手機嗎?”
在得到否定的答復后,他果斷地拒絕了這份工作,“如果連手機都不能玩,做保安還有什么意義呢?”
我反問,“你覺得做保安的意義就是玩手機?”
他想都沒想就說,“那么清閑,不玩手機做什么?”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手里手機一直不停地在響。
這是個稍顯極端的例子,但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多隊員上班是經常玩手機的。
其實這也不是保安行業(yè)獨有的,我們整個社會上不都在談“低頭族”這個話題嗎?許多人還因此而出了事故,丟了性命。
當手機深深嵌入到我們的生活,當它成了我們與周邊聯(lián)系的紐帶時,當這個紐帶功能越來越強化時,我們就離不開手機了,因為一離開它,我們就感覺被這個世界所拋棄。
但,如果我們在當班期間真的沉溺于手機,我們也會被這個行業(yè)所拋棄。
安全來源于時刻警惕,行業(yè)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時刻保持警惕,而且,是在平時相對平靜的環(huán)境里保持這種警惕,兩者的反差無疑加大了難度,更何況,對我們來說,還有手機這么個誘惑存在。
于是,新的規(guī)定開始出現:保安員上班期間禁止攜帶手機。
03
手機問題從來就不只是手機本身的問題。
剛剛離職的小王在談到離職原因的時候,有些憤憤不平,“我從來都覺得上班期間玩手機是不對的,但我同時覺得把手機從工作中抹去也是不對的。玩手機的人與用手機的人是不同的,玩手機的人沒了手機一樣玩,用手機的人因此受牽連,一桿子打過去,方不方便還是小事,也傷了正常工作的人的心。”
他的說法代表了一部分不沉溺于其中但也不愿意自己與手機分離的隊員的想法,事實上,許多保安隊對是否攜帶手機是有差異化管理的,也就是視情況而定,部分特殊崗位和管理人員是可以攜帶手機的,但這些規(guī)定卻讓有些人心理不平衡。
你禁止保安員攜帶手機,有些人是玩不了手機,但他卻要打瞌睡,一樣上不好班。
也就是說,你禁得住手機,卻禁不住他不認真上班。
再深一步,手機問題的實質,其實是保安員的素養(yǎng)問題和隊伍管理問題。
素養(yǎng)問題,又不能只是從道德層面作評判,而是他愿不愿意為自己的工作付出,或者說,他能付出多少。
一個人如果認為他的付出有價值,他是會全身心的投入,這時,玩手機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04
今天的討論無意于做出一個結論,我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想說,手機在我們這個行業(yè)中,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小李所在的客戶單位是個工廠,有一段時間,女生宿舍老是少內衣,東西雖不值錢,但對人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一時間說什么“變態(tài)”潛行,“色魔”縱橫的流言四起,客戶單位多次找保安隊長談話,要求想辦法解決。
保安隊一時被頂上了風口浪尖,小李想起了時常在網上瀏覽的一些心理學知識,便有意去網上找了些資料看,發(fā)現生活中有一類“戀物”喜好的人,了解到這種人性格內向,平時沉默等一系列特點,便和隊長溝通,在客戶單位的配合下,圈定了大致排查方向,在做了大量細致地工作后,終于在嫌疑人又一次做案后抓住了他。
事后證明,小李的判斷基本正確,一方面得到了客戶和公司的好評,另一方面,也讓小李深受鼓舞,覺得自己學習的價值。于是,他開始了在網上的學習。
他說,“這是一個在手機上就可以上大學的時代。”
這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手機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你可以用少量的錢和空余的時間,就學到以前只有在大學才能學到的東西。
也許就在你打“王者”的時候,人家正的學習大學里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講,手機將這個世界拉平、將知識大量低成本呈現在你面前時,誰能用正確的方法、積極的態(tài)度用好它,誰就能走的更快更遠。
這個時候,人與人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
也就是說,手機,在加速你與別人的差距,而且是在你不經意間。
05
手機的普及,也讓另一種融合成為了可能,那就是保安行業(yè)之內的交流。
在當今自媒體滿天飛的同時,有一個領域還幾乎是一片荒原,那就是保安行業(yè)。
在這個領域內,似乎不缺微信公眾號,也有數不清的報刊甚至雜志。但它們無一例外的是從高層向下看的,其目的是展示出自己整體的形象。雖然有“一覽眾山小”的遠,但你卻看不到山里的一棵樹、一叢草。
這樣的公眾號也好,報刊也好,同行未必看,保安員不會看,青黃不接地延續(xù)、自娛自樂地存在,不溫不火,不死不活。
但請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公眾號或者自媒體,能從最基層的保安員看起,從關注每一個保安員的喜怒哀樂開始講心理與情感問題,從講解一個滅火器的使用開始講工作的開展與業(yè)務的發(fā)展,從人與人最基本的交流開始講同事之間、行業(yè)內與行業(yè)外的溝通原則與技巧。有時,甚至你什么都不用講,你只需要提供一個讓他說的平臺,它就沒有理由不被關注。
這個平臺如果建立,它一定不會局限于某個公司和某個區(qū)域,它的目的也不是宣傳某個公司和某個區(qū)域的保安員,而是面向最廣大保安員,講自己的故事,而且是不做道德批判的最真實的基于內心的故事。
它是講述者,也是傾聽者;它是教育者,也是學習平臺;它是市場,又是資源;它著眼于當下,又放眼未來;它從最小處出發(fā),卻一定能達到最遠處。
它連接又極其簡單:只需要一部手機。
但它又極難做好,因為,不止是用心,還要有心。
有人說,知識改變不了人的善惡,它只是人們行善作惡的工具。
我想說,手機也改變不了保安員的努力程度,但它卻是你上升或下滑的工具。
最關鍵的是,你自己如何做。